不同枪械的伤害、射速、后坐力及适用场景各有特点。狙击枪中,巴雷特和M24是经典选择,巴雷特可无视一级甲防御,装填速度较快;M24配备消音器后打击感强,伤害较高。突击步枪方面,AKM伤害高但远距离抖动明显,满配M416稳定性强且容弹量大,适合中距离作战。轻机枪DP-28射速较慢但容错率高,M249扩容后150发弹容量可形成火力压制。冲锋枪P90自带四倍镜且后坐力极低,但仅限空投获取;汤姆逊基础伤害高但射速稍逊。射手步枪MK14兼具全自动与单点模式,基础伤害突出,而SKS满配后容弹量达20发,适合持续对狙。

空投武器通常具备更高上限,如能量双枪爆发力极强,适合近战;火箭筒(RPG)范围伤害可观,但需注意自伤风险。特殊武器如圣剑适合巷战,平原作战则易被枪械克制。手枪中P18C可扩容至25发,伤害接近UZI;R1895单发伤害50点,爆头可秒杀无头盔目标。散弹枪S12K适配多种倍镜,适合室内防守。武器搭配需考虑弹药通用性,例如9mm子弹的VSS、UMP9、P18C组合可减少背包压力,而7.62mm的AKM与狙击枪组合则需更多资源支撑。

灵敏度设置对枪械发挥至关重要,高灵敏度利于快速反应,但需逐步调整避免操作失衡。压枪技巧是控制后坐力的核心,尤其是AKM等后坐力大的武器。狙击枪需预判弹道下坠,VSS自带四倍镜和消音器,适合新手练习。近战优先选择射速快的冲锋枪或散弹枪,中远距离则依赖步枪和狙击枪的稳定性。道具如烟雾弹和医疗包可辅助战术执行,但需避免过度依赖。

版本更新可能影响武器强度,例如98k削弱后优先级降低,而新武器如能量灸灸炮(基于奥特光线设计)需适应弹道特性。关注限时活动和赛季更新,部分稀有武器仅能通过特定途径获取。实战中需根据地形和对手调整策略,例如城区刚枪侧重近战武器,野外作战优先狙击枪。合理利用载具和掩体,结合武器特性最大化输出效率,是提升胜率的关键。最终选择需结合个人操作习惯,例如习惯点射的玩家可侧重射手步枪,而擅长压枪的玩家适合高射速武器。训练场模式是熟悉枪械的有效途径,建议定期练习不同距离的射击精度。团队配合中,武器互补比单一强力装备更重要,例如突击手搭配狙击手可覆盖多场景需求。